清代凌延堪在《校禮堂文集?與程麗仲書》中,認為《易筋經》是明代天臺紫凝道人假托達摩之名所作。當然,還有其他說法,孰是孰非,莫衷一是。
易筋經中多是導引、按摩、吐納等中國傳統(tǒng)的養(yǎng)生功夫。且其中許多道家術語。由此可見一斑。例:清虛者,洗髓是也;脫換者,易筋是也。易者,乃陰陽之道也。 清虛、易筋、洗髓、陰陽。易。多是道家術語。其余不多贅述。
目前考證出現(xiàn)最早的《易筋經》版本是道光年間的來章氏《少林易筋經》,其中有紫凝道人的《易筋經義》跋語,稱此書傳于"紹黃兩家",并歷數(shù)"禪家"、"宗門"、"金丹"、"清凈"、"泥水"諸術語,顯系明人手筆。
而"易筋"之名又明顯出自道家文獻,并非佛家所創(chuàng)的語匯。
宋代張君房所撰的道教類書《云笈七簽·延陵君修真大略》中已有"易髓"、"易筋"的說法。
《漢武帝內傳》已有"一年易氣,二年易血,三年易精,四年易脈,五年易髓,六年易骨,七年易筋,八年易發(fā),九年易形"的記載,表述的是道家練氣求長生的一種境界。
《易筋經》中有"配合陰陽法",是用少女少婦按摩,甚至還有類似于道家房中術的內容;所以"易筋"原屬道家思想,因此可以斷定《易筋經》為天臺紫凝道人托名達摩所作。
另從功理功法上看,以最近少林寺出的《易筋經》版本為例。里面內容雖經僧人改編,但仍然有大量的道家的名詞和術語。里面的功法也多為道家,例舉如元精、元氣、元神辯,練元丹說等章。
《易筋經》序中言易筋經為少林達摩所傳,對此武術史學家唐豪曾對《易筋經》作了詳細考證,并在《少林武當考》中指出:"此書疑是羽流所作,托名達摩以售其欺者耳",斷定《易筋經》是道士或修道者所作的偽書。另據(jù)清代學者凌廷堪的《校禮堂文集》、周中孚的《鄭堂讀書記》、康戈武的《中國武術實用大全》、周明和周稔豐的《易筋洗髓經(修訂本)》以及《中國大百科全書·體育卷》等書考證,均認為《易筋經》系明天啟四年(1624)天臺紫凝道人托名達摩所作。
考《景德傳燈錄》、《高僧傳》等佛教典籍,皆不見達摩川《易筋經》、《洗髓經》、創(chuàng)少林拳的記載,更無二祖慧可或般剌密諦翻譯此二經的證據(jù)。另外,印度文化中,亦沒有少林拳法及"易筋"、"洗髓"之類導引術。
|